净空法师经典语录

发表时间:2018-07-08 22:10

41、学佛人平时修一切善法,绝对不求现在的善果,不求这个福,修福不愿意享受这个福报,愿意在什么时候享?留到临命终时享。为什么?临命终时不生病,神智清楚,正念分明,佛号念得清清楚楚,这是大福报。

42、从古今中外的歷史,我们真正了解到,靠人是靠不住的,因為一个人的权势、财富、事业,总是会有失去的时候,唯有靠自己往昔今世勤修大福德,无论何时何地,都能过得很自在。所以佛法教我们要积德修善,才会有真实成就。

43、佛法一定要回归到「教育」,才能够创造光明的前途,普遍利益一切眾生。因為宗教的范围是天道、鬼神道和仙道,各各宗教之间,都划清界线,產生对立,只有佛陀教育涵盖十法界,有广大的包容性,能够给予眾生真正的利益。

44、学佛不论出家、在家,即使不学佛,也以「和」為贵。论语上说:「礼之用,和為贵」,无论大、小团体,只要能做到人事和睦、财政公开,这个团体必定兴旺,否则一定是流弊百出。我们既然发心学佛、积功累德,这两条是德行基础。

45、世间无论如何变,万变中我们要求不变,唯一不变的就是「念佛求生净土」。时局险恶,灾难频繁,我们想做好事,而好事多磨,没有清净心、没有智慧和定力,没有办法应付灾变。所以心一定要清净,要能够定,才有智慧知道如何解决问题。

46、世间的拉杂事,都是脱离三界、往生极乐世界的障碍,我们放不下也得放下。但是放下并不是指事相上放下,而是在心裡没有牵掛。世间的善恶、是非,佛法、非佛法,都要从心裡真正放下,专念一部经、一句阿弥陀佛,这一生必定圆满成就。

47、凡夫不能不起心动念,但是要知道起心动念是错的,即使起善念也是错,因為善、恶是相对的,造善业生三善道,造恶业生三恶道;换句话说,还是不能出三界,都在造六道轮迴的业因。俗话说「凡事凭良心」,凭良心也是造六道轮迴的业。

48、大眾共修,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、看法统统放下。真正念佛人,没有妄想,也没有见解,一心一意就想离开这个世界,还有什麼想法跟看法?我们只想求生净土、见阿弥陀佛,别人提出看法,我们还是一句佛号老实念,所有的业障都能够消除。

49、歷史是一面镜子,我们读歷史不是研究学术,而是要看看各个朝代兴盛、灭亡的原因,对於善恶、因缘、果报,人情事理之变化有更深刻的体会,我们要通晓世出世法才能弘扬佛法、护持佛法,否则往往做出毁谤正法、破坏三宝之事,自己还不知道。

50、往昔丛林执事任期是一年,每年腊月三十日总辞。正月初一新选的执事就职。「执事」是為大家服务,不是特权,地位平等,好比住持与菜头、粪头的地位都一样。如果寺院职位期限太久,不但四眾弟子不服,实在也是妨碍自己用功。

51、在大灾难中,佛菩萨不会建立制度,因為建立制度,立刻会被魔破坏。魔已经造太多罪业,佛菩萨不忍心让他堕落得更深,所以一定会等到大灾难过后,才建立制度。所以我们在乱世弘扬正法,一定要採取低姿态,等灾难过后,正法才会真正的复兴。

52、现在是开放的时代,刻板严肃的态度很难让大家接受。现代人喜欢活泼,所以我们讲经也不能呆板,在庄重裡面要有活泼,活泼而不失庄重,这样才能够利益眾生。所以「法华经」说,小乘佛法保守,大乘佛法开放,末法时期应该弘扬大乘。

53、如果具备上面的基础,就可以研究大乘经论,虽然研究大乘经论,目的还是希望自己和眾生都能够一门深入。像唐朝道绰大师一生专讲弥陀经两百餘遍;民初郑锡宾居士也是在各处专讲弥陀经,临终时预知时至、自在往生,这些都是我们的好榜样。

54、佛法常说「生死事大」,我们不是今生才想要解决这件大事,过去世我们也想过,但是一直都无法解决。这一生我们又想到这个问题,但是世缘放不下,对於世出世法、人我是非、好坏善恶总有贪恋,所以虽然念佛,还是不能达到往生的标準。

55、佛教我们修戒、定、慧,智慧就好像一面镜子,可以把境界照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虽然看得清楚明白,但是绝对不动心,这就是「定」。「戒」是我们平常待人处世,有自制的能力,知道什麼话该说,什麼话不该说;举止言行都有分寸。。

56、对於不认识佛法、或者对佛法有误解的人士,我们说法应该儘量避免名相。例如:不讲佛、菩萨,而讲「对於宇宙人生有正确认识的人」等等,这样他就容易接受。我们帮助眾生欢喜佛法、接受佛法、愿意修学佛法。要有智慧,运用善巧方便。

57、我们能够真正相信阿弥陀佛、极乐世界,就是有大福德的人。应该时常自我反省,身心世界有没有完全放下,是不是还有忧虑牵掛?必须作到「万缘放下」,才算具足信愿,现在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,日常生活已经充满著极乐世界的气氛。

58、佛经上说造五逆罪一定会堕三恶道。五逆归纳起来,就是贪、瞋、痴三毒烦恼,我们想要断三毒,最重要的是「看破、放下」,金刚经说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真正能够这样观照,烦恼就不难断除,至少也会淡得比较快,减轻修行障碍。

59、布施,不是说你布施的钱愈多,你将来得到的愈多,不是这样的。布施是看你的心跟力,你的心真诚,你的心恭敬,布施钱财虽然很少,得的福报很大,不可思议!如果你布施的钱财很多,你的心并不恭敬,并不真诚,你得的福报反而很小。

60、学佛不论出家、在家,即使不学佛,也以「和」為贵。论语上说:「礼之用,和為贵」,无论大、小团体,只要能做到人事和睦、财政公开,这个团体必定兴旺,否则一定是流弊百出。我们既然发心学佛、积功累德,这两条是德行基础。

123456